书法字体:行书、行草
字画款式:条幅
字画尺寸:50×100CM
字画内容: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白话译文: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清洁。
内容解释:《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王昌龄画像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集》。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字画关联: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行书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楷书
7月22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中美关系及华为公司问题连线驻美大使,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崔大使办公室里悬挂了一幅中国书法字画,内容为“诗圣”杜甫的《望岳》,极具内涵,这幅作品的书法字体是典型欧体楷书,方圆兼备、严谨工整、挺劲险峻。
书法家冯雪林新近创作完成的书法长卷——万福图,总长度达23.6米,用篆书体写成的一万个不同福字巨篇长卷……经北京书画搜藏中心鉴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福字长篇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搜藏价值。浙江卫视拍摄组来到杭州余杭径山风情小镇专门拍摄了此次专题片。
3月20日,经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组艺术委员会一致通过,书法名家冯雪林被特聘为CETV《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组签约艺术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水墨艺术精髓”为宗旨,展示现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变化的大型电视文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