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法“韵”的晋、宋之别

内容来源:名家书法   发布时间:2020-12-24 18:59:09   浏览次数:11087
摘要:书法,晋尚韵,宋尚意。“韵”本质一定是指某种具体形态之外的审美范畴,可表现为:形之外的自然流便、众之外的脱尽俗气、近之外的清淡悠远、工之外的天赋学养等等。形之外,晋归于“自然”,宋归于“意味”。众之外,晋归于“超然”,宋归于“脱俗”;近之外,晋归于“悠远”,宋归于“平淡”。工之外,晋归于“工夫与天赋”,宋归于“学养”。

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 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书法“晋尚韵”“宋尚意”,是清梁巘《评书帖》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其实,“韵”“意”作为审美范畴,两者传遽交织,并无大的异致,仅因以一字概括朝代标志,才渐次区分,这也是后期书论家多将“韵”“意”分而诠释之缘由。实际上,宋尚“意”亦尚“韵”,“韵”同样可代表宋书法特征。当然,宋“韵”比较于晋,有同也有异。

    “韵”内涵衍生大约分为这几个阶段:先期以音乐的余绪进入文论系统。汉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复扬。”晋葛洪《抱朴子·博喻》:“丝竹金石,五声诡韵,而快耳不异。”“韵”指乐曲声绝但意味仍在持续悠扬。中期以士人形外的风神进入人格品藻之中,如《世说新语》中说向秀“有拔俗之韵”,说孙兴公“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随后又以天地万物之外的“无形无相”进入晋清议玄学思潮。远韵、雅韵、清韵、天韵,成为玄学主题词,表示人生那种赏会山水、心游太虚、体性悟道的价值追求。最后,“韵”才浸染入到书法艺术领域,逐渐转变为抽象而模糊的审美概念,指作品那种耐人寻思、令人回味的审美倾向,如晋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殷钧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滋韵终乏精味。”

    “韵”本质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先看几处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唐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五代荆浩《笔法记》中说:“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宋范温《潜溪诗眼》中说:“有余意之谓韵”,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中说:“韵者,态度风致也。”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韵”本质一定是指某种具体形态之外的审美范畴,可表现为:形之外的自然流便、众之外的脱尽俗气、近之外的清淡悠远、工之外的天赋学养等等。

    形之外,晋归于“自然”,宋归于“意味”

    当“象”“形”一经成熟,摆脱其桎梏便成为书法家追求,“形外之意”正是“韵”得以生发的基础。晋书法家既崇尚山水林风之大自然,也推崇内心率真直爽、自在自得的“绝对自由”,表现在书法上便是不刻意修为,一任笔墨自然流淌,这在酷似“草稿”或“速写体”的尺牍小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尺牍一般不预设笔法、字法、章法,大多随心架构赋形,陆机《平复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王珣《伯远帖》等,用笔多按锋即下,疾驰如电,笔势环转牵引,贯通上下,字势灵动妍丽,直夺天然。对此,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评说:“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而宋朝,受时代影响,书法家总体上胸怀已没有晋俯仰自得的太虚之境,也缺乏唐立马横刀的天纵其情,更多地表现出踱步沉思的独微处幽,他们虽也崇尚自然,但视域、胸次多局限在情感、文理这一方天地中,以此来体验“意”的趣味。苏轼《答谢民师书》中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在《石苍舒醉墨堂》中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这种“形外之意”涵泳味绵、委婉回肠,所产生的韵致更多地理解为是对唐楷书森严法度、定型程式的反叛,而落脚在满纸笔墨烟云上,少了淋漓尽致,少了惊世骇俗。

    众之外,晋归于“超然”,宋归于“脱俗”

    走出众之外,具有独特个性风貌,是“韵”形成重要标志之一。书法是多年累积艺术,最初在入门临摹、师承中不乏带着从众、从法、从师等功利色彩,但经过长期浸染,必然会形成自己独特艺术观照,讲究与众不同,着意与时有异,独具个人禀赋。对于这一过程,晋、宋明显表现出不一样的审美韵味。晋朝,书法家摆脱儒家经学束缚,刷新世俗礼法观念,表现出对老庄超然物外空灵境界的向往与追寻。书法家不世故、不矫饰、不从众、不屈己的超然情怀,养就了书法家卓然独立、个性鲜明的风格。同是张芝传人的卫瓘和索靖,卫瓘笔势行笔疾速,以“筋骨”取胜,而索靖法则森然,沉着厚重,以“肉丰”取胜。就是王献之,也不受其父影响,唐张怀瓘在《书议》记载他对父王羲之曾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超然高蹈胸襟,成就晋书法一代高峰,凸显于前朝,高耸于后世。而宋朝,书法家开始将“韵”作为自觉追求,有意识地远离平庸和俗气。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唐官诰在世为褚、陆、徐峤之体,殊有不俗者。”他认为褚遂良、陆柬之、徐峤之等人在官场中迎合帝王之意,失去自己鲜明个性,千人一面,正是“俗”之所在。清刘熙载《书概》中说黄庭坚:“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这是对黄庭坚也是对宋朝书法客观而公允之概括。面对书法竞相摹仿、承袭前朝态势,面对书法“院体”和“趋时贵书”现象,书法家极力反对脱离个性创作现象,高树“韵”之旗帜,以救赎世弊。书风上苏轼飘逸肥腴、黄庭坚奇宕擒纵、米芾恣肆倾侧,个个不落俗套,高雅典贵,几近形成“脱俗”书法家群体。

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 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近之外,晋归于“悠远”,宋归于“平淡”

    “近”即浅薄肤显、一览无余、缺韵寡味。为避免“近”,书法家们总是赋予作品更丰赡内涵,营造更幽眇空间,让情丝和思想走向深邃。在跳出“近”方法上,晋、宋并不完全吻合。晋士族往往儒道兼修,有入世担当愿景,但面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又失却对朝廷眷恋,追求实现自我本真,以归隐方式来安置心灵归属。如果陶渊明“心远地自偏”反映晋士族整体心态,那么,对于书法家来说,王羲之《用笔赋》中说“飘飘远逝,浴天池而颉颃。翱翔弄翮,凌轻霄而接行”就是书法家整体的心理情结。书法家们突破“近”本体性、技术性等限制,而将具有生命状态的“骨”“肉”“筋”“神采”等审美根植于书法艺术,从目之可睹的“近”一下子延展到人心营构的生命图式,使书法审美实现本质跨越,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书法品质应“远”而生。而宋朝,书法家同样也有建功立业理想,可屡遭磨难,以致对现实不满,便以“平淡”来消解生命坎坷与多舛,于是出现以“平淡”奠定“韵”格调,表现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以及“外枯中膏”之美。苏轼多次表现这种理想,在《与侄书》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在《书黄子思诗集后》说:“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黄庭坚也非常称赞平淡的价值,他在《与王观复书》中说:“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当然,这种平淡,同样能够体现书法家自我追求和自由抒情,使生命意志获得形而上的解放,这正是宋所崇尚“韵”之精神实质。

    工之外,晋归于“工夫与天赋”,宋归于“学养”

    “工”就是技法、工夫,汉魏时期由于特别关注书法线条与结构,所以也就特别重视“工夫”重视学书过程中的毅力与恒心,这在更深层次上,也体现出书法家仍处于审美从必然到自由、在必然中获得自由的初始阶段。但在完成这必然阶段后,走出“工”之外,就提上重要议程。晋开始强调“工夫”与“天赋”兼备,庾肩吾在书史上首次提出“工夫”“天赋”艺术标准,他在《书品》中说:“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他在书法九品分类标准上,将此两者兼得者列为上品,一直影响着后世书法创作与赏评。而与之不同,宋朝明显忽略工夫而高度重视学养,认为学养是书法生发韵致的重要途径。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在《书史》中又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这标志着宋朝书法已实现“技艺、工夫”新超越,将书法品评从书作本身彻底转移到书法家本体上。对待学养,苏轼在《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中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庭坚更是认为,学养之妙处,至少可以提高书法格调,能够明白书法之事理,避免平庸与肤浅,他在《跋东坡乐府》就称赞苏轼:“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他还把学养与诗文书画艺术关系比作根深叶茂关系,在《与济川侄》中说:“但须勤读书,令精博,极养心,使纯静,根本若深,不患枝叶不茂也。”从反方面来说,他还批评书法家王著和周越“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以此说明书法家必须具备高超学养,这也是书法不可传授、不可习得之秘诀所在。

阅读全文
文章标签晋尚韵宋尚意韵的内涵“韵”本质书法审美晋书法宋朝书法
名家书法字画,可以启迪智慧、汲取营养,给人以正能量。
更多头条资讯
更多书画欣赏
更多最新书法作品

Copyright © 2024 www.fxl1950.com 冯雪林书法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Sitemap  晋ICP备2021006723号-1
通讯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双溪风情小镇羽泉路2-17号《陆仁堂书画苑》  邮编:311116
热门作品推荐厚德载物书法作品和字书法图片天道酬勤书法作品鸿运当头字画满江红书法作品欣赏将进酒书法定风波书法惠风和畅书法作品见贤思齐书法作品室雅兰香书法作品欣赏福字书法作品书法福字作品上善若水书法作品欣赏难得糊涂书法作品欣赏陋室铭行书书法作品福寿康宁书法作品欣赏登鹳雀楼书法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全诗行书作品龙飞凤舞书法作品欣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法作品道法自然书法作品欣赏水调歌头书法作品舍得书法作品欣赏精气神书法作品诫子书书法作品欣赏书法寿字作品七律长征书法作品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桃李满天下行书书法作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书法作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行书书法作品图片

中国文明网 书法真迹防伪查询 百度网站安全检测